奔涌的“后浪”:
一次蓄力30年的起飞
8月26日,业内领先的5G物联网自动化组装线“量子线”,在联想武汉基地投用。过去,一条生产线上要50多个工人,现在只需要20多人。
早前,长江存储最新128层QLC 3D NAND闪存芯片,在光谷研发成功,这也是全球首款128层QLC三维存储芯片。
过去一年,在光谷这片科技创新的热土上,全球最大产能的中小尺寸面板生产线投产、全国第一条全流程5G智能生产线投运、湖北互联网企业首次赴海外上市、全省第一家科创板上市企业诞生……
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技术、新模式集中爆发,大武汉的经济名片,悄然焕变。
新中国成立以来,一批国家重点项目密集布局武汉。钢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都是武汉最大的支柱产业,承载着炽热的城市记忆。
上世纪90年代前后,武汉以“钢、车、机、新”开启新一轮产业调整,汽车、光电子两大产业奠基。
“与钢铁和汽车的产业使命不同,光谷的使命自诞生便具有双重性——既要抓科技,也要搞经济;既要能顶天,还要能立地。”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、武汉大学教授李光说,所谓“顶天”,就是要在科技创新上不断突破“无人区”,代表中国科技参与世界竞争;所谓“立地”,则是要探索破解“科技与经济两张皮”难题,将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,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。
过去30年,几代科技创业者薪火接力,将光谷推向全国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、最大的光电器件生产基地、最大的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和最大的激光设备生产基地。集成电路、新型显示器件、下一代信息网络、生物医药四大产业,入列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,数量与上海并列第一。
业务:0551-6899 3317 手机:189 5606 1533 李先生 地址:合肥市瑶海区长江东路曹冲物流园
版权所有:合肥市新迪货运有限公司 皖ICP备17002535号-7